0731-88575765

宣传画册
火狐体育在线登录网址:语联网:沟通无极限翻译有商计
来源:火狐体育足球app网站 作者:火狐体育app最新版下载发布时间:2024-05-14 01:55:50

  外语不好已经是许多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读不懂的英文书、听不懂的日语、看不懂的韩剧。别说到国外旅游、就是想窜到外文网站去买几个超值的电子商品也没勇气。翻译,特别是如同声传译般的实时翻译成了许多高喊“不学ABC”的中国人的心里底气。

  另一方面,翻译,却是一个“苦逼”的行业,整天埋头苦翻,眼花缭乱还错误一堆。“小作坊”式的企业,除了几台电脑基本牛津字典,再也没值钱的家当。翻译市场还停留在杂乱无序、同质化竞争的状况,行业资源分散,孤岛现象严重。

  巨大的需求与低端的产业形成明显的沟壑。传统翻译的成本居高、能效低下、技术落后,不足以满足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需求。“走出去”国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形势逼人,迫切地需要翻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因此,一种基于互联网、IT技术的新兴现代语言服务模式被推上前台,“语联网”作为这种多语智能网络,甚至被业界视为将取代“物联网”成为互联网的第二代产品。

  地球越来越小。地球村上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在交流,这为翻译行业创造出大量商机,市场容量急速膨胀,翻译需求几乎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可能在餐厅,可能在剧院;可能是一个背包族,也可能是一家500强公司。也许是一个清晨的问候,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需要传递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小镇。即使他们拥有不同的肤色,但他们却同样迫切地需要沟通与表达。

  然而,可提供翻译服务的机构或个人,也理所当然地分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分散的需求遇到分散的人才,就是产业的“悲剧”。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翻译企业有15000多家,企业规模都很小,几十人的小作坊式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手工翻译模式。

  如何突破瓶颈?在翻译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传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恩培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商机。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翻译行业摆脱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实现多语信息处理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契机。他想象着能有一种技术,凭借其辅助翻译技术的语料复用、术语统一、在线协同、智能管理等功能,就能大大的提升大规模翻译的速度、质量,减少相关成本。不仅让翻译企业迅速壮大,也让翻译行业踏上现代化之路。

  何恩培是最早一代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翻译领域的领路者。1998年,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的何恩培就开发出智能汉化翻译软件《东方快车》,以及国内第一款辅助翻译软件雅信CAT。他所创立的公司交大铭泰软件有限公司,仅仅几年时间就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并于2004年1月在香港上市。

  “世界看到的中国,是翻译过的中国;中国认识的世界,是翻译过的世界。”何恩培说,目前,国外对中国的了解依然有限,更别说是商贸,总体仍然停留在“中国制造”的状态下,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障碍就是多语信息服务不够发达,中文也未能效地助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并取得话语权。

  为了在分散的市场需求和分散的供给服务之间搭建一座桥,一座能够为二者提供即时性连接的桥,何恩培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几年的摸索,开发出一种语言沟通的互联网,一个整合全球语言服务的网络。它可以将全世界的语言服务需求和供给(语言解决能力)连接起来,使得所有语言需求都能获得最快的满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语联网”的新一代第四方服务平台。

  “语联网”是通过对资源、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合来满足市场需求,以此来实现快速无障碍沟通的多语智慧网络。它是基于互联网的规模化海星服务模式,优先整合紧密关联的产业,形成完整的网络多语产业生态链系统,实现“立等取可”的“语联网”服务。

  传神公司通过“语联网”,连通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近4万人的译员。他们在这一平台实现流水线作业,把日译千万字变成现实。“这就是‘多语信息处理’的翻译产业化生产方式,IT和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发动机。”何恩培说,虽然“语联网”是个让人陌生的词汇,但这正是翻译这一传统行业走向现代产业化的表征。

  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蒋小林甚至更是夸下海口:“互联网的第二代产品并不是物联网,而是语联网”。

  蒋小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他眼中的“语联网”。他说,“现在全世界很多有用的信息都因为语言的障碍,散落在一个一个信息的孤岛里。比如说,两个国家的人在通话,由于两人处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存在着语言障碍,必须有一个计算机系统直接把对方的话接进来,把对方的手机号在系统里面输进去,作为服务平台。一方一开口说中文的时候,另一方听到的是相应的语种。这中间整个的过程就像是大会里的同声传译。但是,完全靠同声传译来实现这一梦想,其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必须把这个同声传译简单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语联网’。”

  说到底,云翻译服务技术下的“语联网”模式,其本质就是凭借云翻译服务的引擎作用,利用互联网集聚多语资源,将全国多语信息服务产业链集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将分散人才、语料和辅助翻译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和高弹性化。

  把量大面广的多语信息需求化整为零,分成“碎片化”任务,形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云翻译服务模式是“语联网”最大的优势。也就是说,“语联网”自动将客户发来的成百上千万字待译内容自动“碎片化云”,划分为若干个片段,然后利用互联网随机分配给译员。译员翻译完成后,软件自动将其整合,再经过翻译专家审核修改,便成为一篇成品稿,即可发送给客户。

  目前,翻译行业普遍采取的人工翻译的方法,5万字的翻译至少需要五天来完成。“虽然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专职翻译员工,但翻译速度显然比不上这样的集团式协作”。传神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傅强说,通过“语联网”,5万字平均只需3个半小时,就能轻松、准确地完成。

  “当你在欧洲旅游,要在餐厅点菜,只要拿起手机按一下,几秒钟之内,就会有翻译成为你和服务员之间的桥梁。再比如说,你和美国的客户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跨国商务谈判,而谈判结束后10分钟,双语版本的会议纪要就摆在了你们面前。”对语联网的服务效率,傅强如此解释。

  在“语联网”平台,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庞大的“语料库”。只要被正确翻译过的词句,在经过专家审核后都会被“语料库”记录下来。当再次碰到相同的词句时,不需再次翻译,系统会自动显示为对应的翻译结果,从而大幅度的提升效率和准确率,避免同一词汇出现不同的翻译表达。

  和一些智能输入法的记忆功能十分相似,“语料库”也是越用越“聪明”。“语料库”会自动记录各种常用词汇、约定格式文件等的使用频率。译员利用“语料库”,实现“人机结合”的翻译。由此剩余下来的生产力,则可拿来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更大的语言解决能力,降低语言服务的经营成本,提高规模性服务能力。

  目前,传神已网罗了全球近4万名译员。他们被称为“智能译脑”,按照合作翻译的业绩打分,划分为不一样的层次的译员。

  而且,庞大数量的译员也“术业有专攻”,涉及语种既有英语、日语等常见语种,也有老挝语这样的小语种。同时,各个译员的行业领域也不一样,甚至细分到二级学科。

  但是,各个级别的语言服务商和译员都可以共享生产能力,使用“云翻译”平台技术和“语料库”。即使是专业名词颇多的标书、项目说明书,也能完成翻译。根据翻译难度和语种的不同,每翻译千个汉字收费在100元到500元不等。

  “语联网”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翻译模式,一改传统翻译业的手工式作坊为智力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一个译员不再被无数个机构重复测试,而只需要测试一次,无需自己全能而只需要协同就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无需每个机构都建立自己的IT系统资料;同时,各个级别的语言服务商和译员也可以在“语联网”上共享生产能力,将剩余生产力进行整合并形成巨大的语言处理能量,以此来降低语言服务的经营成本,提高规模性服务能力。

  “2005年公司一成立就开始做翻译软件研发,到目前已经投入了1亿多元。”傅强介绍,虽然企业成立之初业务量和传统翻译公司不相上下,但伴随软件系统逐渐完备,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就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生产赢利模式和完整的网络产业生态链系统。

  深度卷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尽管国内翻译公司的数量已经颇具规模,但是仍然没有“触及”翻译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依据相关市场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出售的收益为260亿美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380亿美元。其中,亚洲区域2010年的出售的收益为11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30亿美元;2010年中国翻译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650亿元人民币,并且保持每年平均30%的上涨的速度快速增长。

  作为这一行业的国内龙头和亚洲十强的中国翻译企业,传神已经和华为、诺基亚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合作,涉及汽车、机械、IT等50多个专业领域,形成日1000万字以上的生产规模,并曾服务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多个国家重点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在30多个语种上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传神公司近年的出售的收益年增长率都超过了100%,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翻译公司。2011年,实现收入1.2亿元。

  据悉,目前,“语联网”已应用到了中央电视台4套和10套的节目译制中,将节目源、字幕获取、编译处理、节目制作、后期处理等一整条供应链连接起来,中央电视台只需提供中外文原始语言节目,通过“语联网”服务平台,就可以直接播出。同时,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全部通过安全、高效的加密网络进行,将泄漏风险降至了最低。

  不过,据何恩培介绍,“翻译内容的生产”还只是“语联网”的基础。除此之外,“语联网”还涵盖了教育培训、软件外包、印刷出版、网页设计、动漫开发等关联业务,形成以解决客户多语信息问题为目的,借助IT和网络技术,将上述产业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翻译服务网络的产业链条。他预计,到2013年,“语联网”收益将超过10亿元,关联产业达20亿元,就业人数近3.5万人次。

  近两年,“语联网”的示范项目已初见实效。共有32家来自文化创意、旅游业、信息加工业及服务外包等产业链的企业加入进来,原来各自处理的业务开始相互转包,既壮大了市场规模,又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发展。

  傅强和记者说,除了上游的传统翻译出版业和相关的教育培训业务外,作为产品的翻译内容也可在下游软件产业中出现,不仅传播范围更广,同时也将使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例如,在阿里巴巴等B2B网站上的外贸型企业,一般都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从事网页翻译工作;而通过“语联网”的网页嵌入式模块等技术,就有望实现快速准确的在线翻译。这一些企业无需再聘请专门的翻译人员,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傅强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国内语言服务业产值的增幅高于全球中等水准16个百分点,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现在,中国30%的有语言翻译需求的企业实行服务外包。如果“语联网”基地建设顺利,那么未来的3年内,30%将扩大至60%以上,语言服务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在全国形成一个以语言信息服务为中心的“语联网”产业集群。

  国际组织LISA分析报告表明,多语信息处理产业每产生1元价值,能带来间接关联产业32元GDP。傅强说,当前73%的互联网用户的母语不是英语,双语间贸易的成交率仅是母语间贸易的1/6。因此,为扩大涉外业务,外贸企业不得不使用语言翻译服务。目前,国内仅涉外中小企业就有近1000万家,每家年语言成本按1万元计算,其市场蛋糕就不少于1000亿元。

  随着中国慢慢的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加速流动,每年互联网国际流量增长80%。若逐步兑现这些业务,再加上日益增长的外贸业务,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赶超北美市场。“语联网”服务平台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多语信息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多语信息的集散地。

  郭晓勇说,“语联网”是从产业化、企业集群化角度来发展现代翻译业,是翻译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变革。这也意味着对武汉来说“就像想到杭州就记起电子商务一样,多语信息处理也将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

  同时,“语联网”也将推动以汉语为中间语的全球汉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何恩培说,一旦“语联网”成为全世界翻译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汉语将获得更重要的语言地位,改变过去中国文化名词的英文翻译或五花八门,或由外国人定义的局面,从而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基于这一平台,未来汉语可作为中间语言,成为多种语言转换的桥梁,动摇英语目前的地位。

  语联网语联网是通过对资源、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合来满足市场需求,以此来实现快速无障碍沟通的多语智慧网络。它是基于互联网的规模化海星服务模式,优先整合紧密关联的产业,形成完整的网络多语产业生态链系统,实现“立等取可”的“语联网”服务。

  语料库只要被正确翻译过的词句,在经过专家审核后都会被“语料库”记录下来。当再次碰到相同的词句时,不需再次翻译,系统会自动显示为对应的翻译结果,从而大幅度的提升效率和准确率,避免同一词汇出现不同的翻译表达。


Copyright © 2012-2018 火狐体育在线登录网址|火狐体育足球app网站最新版下载 版权所有

琼ICP备056483614896号